第十八章 援雁门须赖秦王-《天命:从大业十二年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李建成、李世民兄弟两个,虽因权位,彼此日渐不和,但在对待刘武周的这道求援书信,却是意见相同。两人不约而同,异口同声,说道:“父皇,须当速往援之!”

    “却我有一虑。”李渊沉吟稍顷,说道。

    李建成问道:“敢问父皇何虑?”

    “刘武周求援奏报上说,雁门正被高曦、魏刀儿等部围攻;萧裕夺占桑干镇,断其援兵。我恐我援兵未到,雁门已失。雁门既失,马邑何以保也?如此,并北四郡将为李善道尽得。则纵我援兵到至,何能为也?北则高曦、萧裕数万汉军,闻报,李善道亲提兵亦数万,赴向河东,至时,其南北夹击,莫说我援兵将无能为力,只恐太原孤城,犹且难守!此我虑也。”

    却李渊所言,“李善道亲提兵亦数万,赴向河东”,这个消息,是昨天李渊才接到的。自李善道歼灭李密以后,李渊往河北遣派的斥候、细作,比往常增加了好几倍,还特地设立了消息传递的站点,昼夜不息传递军情。故是李善道现下的重要举动,他用不了多久,就能获知。

    ——题外话一句,不妨多说,有些事情,真是知之越多,忧之愈深。

    兴洛仓城一战,李密居然半天就被汉军攻入城中!仓城的百万粮储,悉落李善道之手;李密东拼西凑、苦心经营了年余的十万兵马,也都尽为李善道所获;裴仁基等名将尽皆投降。李密这一败,端得吃饱了李善道!李善道现可称是兵强马壮,粮秣充足,山东江南,已无敌手。

    这还只是“武”的方面。

    如果说歼灭李密,使李善道的军事实力,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,则在歼灭李密之前,他歼灭宇文化及这一战,又使他在“文”的一面,收获极丰!裴矩等隋之重臣,纷纷归附,使李善道不仅声望鹊起,摇身一变,俨然已不逊色於李渊,且裴矩等人熟知典章制度,擅长治民理政,他们的投效,在行政上,也为李善道迅速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,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

    更别说,歼灭宇文化及这一战后,李善道还得到了故隋的传国玉玺,萧皇后等也降从了他。

    也因此,李善道亲提兵南下,往赴河内的这道情报传来之前,先传到关中的“李善道僭号称帝”此一消息,实未有引起李渊多少的震动。只不过得了一个长安,李渊就迫不及待地称帝,现今李善道兵强马壮、文武济济、手握传国玉玺,称帝何足怪也?

    要怪,也只诧异他这么有耐心,称帝如此之晚罢了。——但话再说回来,李善道称帝自在李渊料中,可李善道的这一称帝,却实实在在地对天下之格局,造成了巨大的影响。毕竟名正则言顺!帝号非只一人为尊,亦为一种政治工具,既已称帝建国,气象就与此前称王不同。

    就这一点言之,诚然使得李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只要想及此事,就坐立不安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