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364章 落幕(本卷终) 连绵屋檐尽头,一轮红日冉冉升起,挂在天幕之上,壮阔景象让人不禁胸中宽阔。 于长安看日出,就孟凡个人而言,确实要胜过陇右之地。 随后,在道观吃了两块糕点,到街边又喝了一碗肉羹,仍旧是那袭道袍,他直接去了皇城太史局。 大将军是虚衔,不可能真去统兵,就像周王和相王,他们不仅没有大将军官职在身,还是数州都督,结果不还是都在帝都享乐。 就算想去,皇帝和朝廷都不肯。 不过,孟凡确实是荣升了,一到官署,就有人追问何时举办烧尾宴。 像大将军这种,就差再来个国公头衔,便彻彻底底位极人臣的职位,按照规矩,得专门宴请二圣。 当然,也需要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,以及文武同僚。 一般来说,都是在自家府邸举办,但若是自诩风流,可以在平康坊里请名妓帮忙操办一番,吃喝用度绝对能跟得上档次,就是面子上过不去。 等到了初秋,娄师德作为使者,与吐蕃将领论赞婆会于赤岭日月山。 话都到这个份上了,再推脱也没什么意义,显得矫情,孟凡选择欣然收下。 十六国时期,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贪污,故而,命一艺人扮成参军,另一艺人从旁戏弄,由此衍伸出现代相声表演的雏形。 道人惊诧:“何也?” 故而,圣贤怎会跟妇人联系在一起,戏班子就不怕抄家灭门吗? 李治很重视这道诏书,想要亲自登上宫门宣读,奈何身体太过虚弱,只能将一些百姓请到宫内,命近臣代替自己宣读。 就情况而言,如今的唐朝强汉思想居多,民族自尊心很强,谁敢侵犯国土,就必须重拳出击,绝不打什么嘴炮。 还是真蠢? 不过,太平并没有退却,似乎想在今日把事情定下来,掷地有声道: 如白龙,即鳜鱼丝;雪婴儿,是蛙肉裹豆粉下火锅;御黄王母饭是肉、鸡蛋等做的盖浇饭…… 阳光下,它根本不像是死物,而是活过来的火焰,正在攒动…… 结果却没成想,表演尚未结束,那假道人似乎忘记了不快,被那番言论所折服,又问道: 就孟凡所知,这是隋朝人对三教的认知,日月星皆不可替,所以三教各有优劣,谁也无法占有独尊一统的地位。 曲解圣人言论? 说实话,孟凡有些厌恶台上这两个说相声的败类了。 先过乌头门,走进去很远才到飞檐重楼的正门,外面摆放着一排排戟架,足够住下上千人,且不嫌拥挤。 时间飞逝。 什么叫皓首穷经? 同时,大赦天下。 话题很经典——华夷之辩。 顿时,宾客哄堂大笑。 这个时代有水准的文人大多都有官职爵位在身,皆为朝廷都极力拉拢的人才,所以今日争论所产生的影响力其实非常广泛,确实可以传入政事堂,乃至禁宫之中。 “佛者日也,道者月也,儒五星也。” 这一瞧,倒不觉得有什么新奇,只是担心里面的样可能整出幺蛾子,但转念一想,这是武家子弟所安排,他们再坑,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蠢吧。 细看之下,会发现并不是因为反射阳光的缘故,才呈现出像是在燃烧的姿态,而是与本源相关。 而府邸豪华归豪华,也确实难以卖出,因为礼法在那里摆着。 再之后,各地陆续出现神仙怀抱玄猫显灵的传言,不断有真人观立下。 随后,目光投向武氏子弟。 孟凡怔怔看着手中很普通的紫盒子,里面东西一点也不廉价,由千万颗小小的赤金组成的项链,中间有一枚红火宝石。 而燕国公直接说,金银珠宝他们都有,当时抢到就平分了,这个东西看起来最珍贵,一直为自己保留。 而李贤继承大统以后,第一道旨意就是召见茅山真人,加封护国二字。 毕竟,宰相已经是作为臣子的顶点了,连带着仆人、雇工、护卫,就超过千人,这还没算是来打秋风蹭饭的穷亲戚、旧识、同乡。 有时候,孟凡都觉得给他们一把横刀,恐怕真敢杀敌。 等宴饮结束后,又开始搭台子,有给人取乐的表演看。 既终之后,七日便殡。天下至大,宗社至重,执契承桃,不可暂旷。皇太子可于枢前即皇帝位。” 而娄师德因功被升任殿中侍御史,河源军司马,兼管屯田事,朝着未来的出将入相迈出一步。 最终,所有演参军戏的人被联手骂下台去,其中有信奉老庄思想的文人,也有正经儒家子弟。 《大帝遗诏》为:“皇太子贤……早着天人之范,夙表皇帝之器。凡百王公卿佐,各竭乃诚,敬保元子,克隆大业。光我七百之基,副斯亿兆之愿。 反正,随着他离开没几日,过去不断散播箴言的明崇俨在府中暴毙而亡,太子心头大患被除。 而到了唐朝,道家成了国教,历代皇帝都格外重视。如唐太宗曾下诏书说:“老子是朕祖宗,名位称号,宜在佛前。” 就这么耍嘴皮子? …… 孟凡抬头看时,只见台子正中坐着一个儒服文士模样的男人,另外一个穿道袍,却没有任何气质可言的男人坐在角落里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