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太上老君何人?” 西域诸王也派新一批使者,带着各种奇珍异宝前往长安。 帝都。 他问道:“先生既言博通三教,释迦如来是何人?” 只不过,真人观内的神像旁,必须供奉一名妙龄女子,两人并肩而立。 有意为之? 是夜,驾崩于贞观殿。 久而久之,飞升天界之言逐渐被朝野上下所认可,只能命令各州扩建真人观,并时时献上贡品。 凭大道而开元,共普天而更始。 “文宣王(孔子)何人也?” “随你去吧。” 如此严肃的事情,讲笑话? 突然,只听得坐在角落里,那个道士扮相的人开口了。 身为东道主,孟凡挺想离场,但大家兴致都很高,他也不好就这么走了,只得坐在那儿,一边喝着清茶吃糕点,一边等待看戏。 占地且不说,就是摆放在外的戟架就有讲究,唯有三品以上大官和王公贵族才可以如此安排。 相比之下,道长这方面的文化修养实在不够,但他能够听懂,并有自己的想法就好。 既然有钱,那就买在城北。 由于烧尾宴可能会来很多人的缘故,孟凡了五千贯买下,价格远低于市场价,但也谈不上捡漏。 假道人装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,却听得文士又言: 见状,燕国公同样喜笑颜开。 孟凡自然没有参与,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听这般文人各种引经据典。 娄师德宣扬唐朝威信,陈述利害,经过一系列失败,吐蕃既敬畏又心悦诚服,最终放弃了对吐谷浑的掌控,未来二十年不会再对西域动心思。 有这么一重因素在,旁人避之不及的凶宅,道长付钱更加痛快了。 房价自然不会便宜,但不挑地方,想要买房也谈不上艰难。 文士对道:“妇人。” 本以为没自己什么事了,没想到燕国公却在回京面圣以后,第一时间来访,既讲述战事经过,也为送礼而来。 奈何只有文官对此感兴趣,讨论得不亦乐乎,而皇亲、禁军将校、世袭贵族大多于典籍不甚精通,只觉索然无味,一一请辞。 两个低贱伶人在台子上调侃佛道儒三教圣贤,逗得大部分人哈哈直笑。 没人知晓太史令孟九如何时消失。 “民庶喜否?” 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宴席天皇未至,但太子和二王带着宫中女眷而来,专门用帘幕挡着。 “《论语》云: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价者也。向非妇人,待嫁奚为?” 因为长安城两极分化,城北靠近宫廷衙门以及东西两市,治安好不说,还格外繁华。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。 文士淡定端坐,道:“《金刚经》云:敷座而座。或非妇人,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。” 可惜,自始自终都没有人应诏,派往茅山的特使如愿踏入其中,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。 说实话,越富贵看房就越简单,至少在唐朝这个道理完全行得通。 而这些,仅仅是个开始。 太子李贤依遗诏在六日即位于柩前,第七天——十二月十一日——正式受册位为帝。 期间,有死灰复燃趋势的突厥人也收起獠牙,重新变得乖顺起来。 宰相府邸。 有冷盘,如吴兴连带鲊; 敬酒之人、拍马之人陆续上来,杯盏交错之际,孟凡展示了什么叫海量,反倒是旁人喝得浑浑噩噩。 陇右爆发战事。 另外,不知为何,姑母武则天虽然没来,但却将在京的武家子弟悉数派来,什么武承嗣和武三思,全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废物、小人…… 最受太后与今上宠爱的太平公主上奏:“先帝许妾舍家,今仍叨主第,食租赋,诚愿去公主号,罢邑司,归之王府。” 一旁,相王李旦很内行似的说道:“这应当是《三教论衡》,新出的戏,听说很好笑,最近风靡长安城,孤才有所耳闻,表兄这边就开始表演了。” “上官婉儿跟着一起。” “往后不愿意修道了,再回公主府,你永远是我大唐最尊贵、.最受宠的公主,去看看母后……” 阳了的第四天……很难受……对那些所谓专家愈发厌恶和鄙夷,打算近期做个肺部ct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