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赏赐-《我在唐初有家店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那个白人之国,不但女子生产时少有意外,活到七八十岁者也大有人在,就是百岁高龄者也屡见不鲜。”

    杨文华此言一出,殿中有人若有所思,有人不以为然,郑善更是出来反驳道:

    “荒谬,老夫从未听过此荒谬之论,如果世人推迟婚配,人口增长势必缓慢,又如何能使我华夏发扬光大,圣上万不可信此谬论。”

    “谬论?哼哼。”

    杨文华冷笑道:“那贫僧就来问问郑大人,如果有女子百人,皆十二三婚配,难产者半,产后虚弱不堪者再半,那这女子百人,一生还能产几子?

    同样的女子百人,如果皆十六后再行婚配,那么难产者将最多一成,产后不育者可接近于无,那么这女子百人,一生又能繁衍多少后代?

    虽然时间推后了三五年,可长久之下,华夏繁荣昌盛必甚此前千年。”

    “一派胡言,女子难产之事虽时有发生,可那有你说的那么离谱,不过十之一二,就算十六之后再孕,难产之事不也难免,岂可因噎废食。”

    “十之一二,那是你们这些吃喝不愁的富裕之家,郑大人可知贫家小户,此悲惨之事发生了多少吗?”

    “我不知道?你这个刚从海外归来的僧人,又是从何得知我大唐的事情?”

    “你~。”

    就在杨文华有些词穷之时,末班有个老头却站了出来,遥遥的对李世民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“下官位卑,本不该打扰诸位大人议事。

    可如今,下官却想说几句话,下官在前朝时做过几年里长,所以对贫家小户还算了解。

    难产之事其实就算没有五成,也差不离了,且一般人家的妇人就是生子,许多时候连个鸡子都吃不上,身子骨垮了其实是一件常事。

    下官的话说完了,若有一句虚言,愿不得好死。”

    老头掷地有声的话,顿时引起了连锁反应,后排许多有基层经验的人,纷纷出列来佐证杨文华说的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最后前面有几个出身草莽的武将,也站出来为杨文华背书。

    郑善顿时就尴尬了,站在大殿中央,脸色不断的在青红之间转换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